马来西亚
建造行联合总会总会长
拿督黄东春
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United Malaysia Contractors Association,简称 UMCA), 如同一个大家长,团结全国各州建造属会,凝聚情感,携手共进。
作为一个横跨全马的属会联合平台,UMCA 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整合资源、统一方向、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
建造行联合总会总会长
拿督黄东春
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United Malaysia Contractors Association,简称 UMCA), 如同一个大家长,团结全国各州建造属会,凝聚情感,携手共进。
作为一个横跨全马的属会联合平台,UMCA 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整合资源、统一方向、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山东省滕州鲁班纪念馆、山东省建筑业协会签署《传承鲁班文化协议书》。坐者左起是孙辉、黄东春、林滨,站者左起是马安源、伍汉勋、王金玉。
自成立以来,UMCA 始终秉持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理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多年来积极推动属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鼓励彼此学习、相互支持。无论是技术提升,还是面对行业变局,持续打造一个让各地属会能够放心交流、携手前进的平台,让整个建造行业形成互助共赢的稳固网络。
加入成为会员二十年,并蝉联总会长的拿督黄东春脸带亲切笑容说:“建造行就是广东人说的‘三行’(木工、泥水和油漆),凡是鲁班祖师所涉足的行业,几乎都涵盖在会员之中,包括建筑、土木工程、五金、家私等一切与木作相关的领域。早期的会员多为工友,大家互相介绍工作、彼此照应。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但这种互助互惠的精神,依然延续至今。”
目前总会在全马共有23间属会,包括雪隆、巴生、霹雳、彭亨关丹、登加楼、柔佛和东马,其中巴生属会已经有99年,雪隆属会则有106年历史。
拿督17岁从建筑杂工做起,五年后转去做木匠,25岁承包建造木厂,随后在七零年代与朋友合伙投身建筑业,成为承包商兼发展商。后期与同行谈及建造行,遂一同加入巴生属会成为会员,开启了他与建造行的深厚缘分。
78岁的他依然活跃于工地,清晨便开始巡视。他回忆:“90年代建筑业盛时,多靠本地工人;如今外劳为主,华人多做管工。近年巴生谷发展虽快,但疫情后市场明显转冷,我现在多接小型工程。眼下的许多大型项目,其实都是早年批准的。”
传统走向革新 工艺青出于蓝
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一行与澳门上架行会馆代表齐聚一堂,展现友好交流与合作精神。
他坦言,建造行业是国家的“火车头”,背后牵动着接近两百个相关行业,包括运输、沙石、水泥、建筑器材、钢铁等,整条供应链环环相扣,一旦启动,便带动整个经济体运转。“整个行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然而当前局势严峻,未来几年经济走势恐怕仍不乐观,需要更谨慎以对。”
尽管建造行业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但近年来年轻人加入的意愿明显下降。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在全国约有七千名注册会员,而最年轻的会员普遍已在40岁以上,反映出行业在人才接班方面面临挑战。
拿督黄东春指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粗工,加上教育水平提高,大家更倾向选择办公室或科技类工作。而社会普遍把建筑工友看成是外劳,也让这个行业的形象被误解甚至忽略。再加上华人人口逐年减少,愿意接手父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许多传统手艺和经验因此逐渐失传。”
不过,他语带自豪表示,“建造行是神圣的行业,是承载工匠智慧与国家命脉的行业。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全都是靠建造行一手一脚做出来的。没有建造,哪里来的发展?这不仅是延续传统的工匠精神,更是一份用汗水和责任筑起来的事业,值得被社会尊重,也值得年轻人重新认识。”
在时代不断演进的今天,建造行业也逐渐走向传统与科技并行的局面。他指出,建造业不仅传承和保留几代人的传统工艺精髓,也正朝着数码化、机械化的方向迈进,不断引进新科技来提升效率。
他分享道:“近年来已有部分商家开始借助AI与自动化技术来革新施工流程,比如用AI模型合成整块墙壁,可以减少大量人力,提升施工速度。另外,我在中国考察看到有企业使用机器代替人工烫洋灰,精准又高效。”由此可见,结合科技与匠心打造更高效、更安全的施工模式,才能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力。
除了技术层面的精进,拿督黄东春更强调建造业中“做人做事”的精神。他认为,这些传统价值观才是真正撑起行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无论做人还是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用,”他语气坚的地说。
在实际工程中,许多合约未必面面俱到,真正促成合作的,往往是一句承诺、一份信任。“除了讲求信用,建造业更讲求品质、守时与负责任的态度。这些原则看似简单,却是每一位从业者应有的底线”。他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传承这份职业精神。
谈及任内最希望为行业达成的目标,他希望总会能持续扮演好“联谊桥梁”的角色,团结全国属会、推动国际交流、延续鲁班精神。
2023年曾率团前往中国山东鲁班行进行考察与交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那里是鲁班的发源地,许多家私厂都供奉鲁班神像,展现对工匠精神的敬重。我们也曾赴香港、澳门交流,当地的鲁班庙还开设课程传授传统工艺,令人印象深刻。”
而总会与属会每年都会举办鲁班祖师纪念庆典与晚宴,让会员借此联络感情、凝聚力量。“2024年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总会特别策划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携手香港戏班在怡保拉曼大学及巴生仙境古城太和殿举行四场传统表演,结合文化、教育与行业精神,意义深远。”
他不讳言当前挑战不少,尤其是转地税大幅上调、经济放缓、外劳政策变动等问题,令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部分公司还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这些都是现实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在困境中求稳,在传统中创新,将是接下来每一位建造人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UMCA)在1930年筹备成立,并于1949年正式注册成为全国性组织。
在总会成立之前,马来西亚各地已有多个建造行组织,但因缺乏中央协调平台,难以沟通联络与互助。早在1928年,先贤们便提出成立全国总会的构想。经过一年多筹备,来自全马7个建造行单位(包括雪兰莪、怡保、槟城等)于1931年9月,在吉隆坡苏丹街召开首次代表联席会议,并一致通过联会简章,确立组织架构。1982年,总会新会所正式落成启用。
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从创会到壮大,见证建造业团结与传承。
鲁班,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工匠,被誉为“工匠祖师”,是机械发明与手工技艺的先驱。
据说他巧思过人,发明了锯子、墨斗、曲尺(鲁班尺)、云梯、锁钥等多种工具,奠定了古代工艺与工程技术的基础。他所创造的机械鸟更是技艺惊人,能够振翅飞翔,令人称奇。
除了技艺超群,他更以行善积德深受世人敬仰。相传在逝世后被奉为“工匠圣人”,并成为后代工匠的精神象征。至今,民间广泛传颂、庙宇供奉不绝,象征着中华工艺智慧的传承与匠心不灭的精神。